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的病毒性肝炎,根据病情的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显示,目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为万-万例。 如果乙肝控制不佳,慢乙肝会向肝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慢乙肝疾病进展的三部曲“乙肝—肝硬化—肝癌”。 第一步:肝炎。当感染了HBV,病毒会在体内增殖并激活免疫,免疫系统在和病毒斗争的过程中会造成免疫损伤,导致肝细胞被破坏,形成肝炎。 第二步:肝硬化。如果未及时治疗,乙肝病毒进一步增殖,肝炎、肝损伤持续存在,并伴随肝脏胶原纤维增多,乙肝向肝硬化方向进展。 第三步:肝癌。发生肝硬化后,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监测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清除变异的肝细胞,最终可能会发生癌变。 所以,在肝炎早期阶段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指出,30岁以上,只要乙肝病毒阳性,都建议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慢乙肝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抗病毒治疗,抗乙肝病毒治疗可降低相关的并发症,并阻止病情的发展。此外,抗炎、抗纤维化和保肝治疗也很重要。 所以,已经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每6个月评估血常规、肝功能和乙肝病毒DNA等项目的检查。对于暂时不需要治疗的患者,也应该每6~12个月进行检查,一旦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慢乙肝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所以慢乙肝患者应该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清淡饮食,戒烟戒酒,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