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诊的一个病人,一进门给我的感觉就不对劲,眼睑、脸色发黄,从神色来看,其肝病应该好长时间了。通过询问,果不其然,感染乙肝已有二十余年。“一直也没那里不舒服,所以没管它,就是最近感觉有点不对劲,才过来找你。”患者称他最近几年都没检查过。
检查结果显示乙肝小三阳,病毒量为10的6次方,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透明质酸3型胶原和4型胶原都增高,只有层黏蛋白是正常的(如果层黏蛋白也增高,那就到了晚期了);肝脏形态显示肿大,肝内的血管显示欠清楚密集增强,甲胎蛋白正常(排除肝癌),肝脏硬度20.5(正常人是4-4.5,7.3开始为纤维化,17.5以上就是肝硬化);综合各项指标,给其确诊为乙肝肝硬化,处于中期临界点,比较严重,但未发现腹水和出血倾向,积极治疗的话逆转应该问题不大。
临床上,肝病很多时候无特异性表现,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疏忽大意,错过了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的机会,往往拖到很严重了才来就医,结果不仅延误了病情,还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案例中的患者还好发现及时,目前处于中早期,这一时期的肝硬化在临床上治好的几率很大,如果发展到晚期,就不太好治,大都预后不良,只能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