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万例,每年约有35万人死于与慢性乙肝相关的疾病。然而乙肝感染者以及普通大众对乙肝的认识仍存在知识匮乏和误解的现状,由此造成治疗不得当以及乙肝歧视等问题的出现。本文主要介绍导致乙肝的主要原因以及传播途径,附录部分为乙肝五项的对照参考,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导致乙肝主要原因 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果乙肝患者经常食用油腻、油炸、辛辣等食物,这样会加重胃肠负担,间接诱使肝炎发作。另外就是营养不良,如偏食、挑食、大量抽烟、酗酒等,使身体抵抗力减弱,从而引起乙肝发病。 病毒变异 有很多乙肝患者在长期抗病毒治疗中产生了耐药,使乙肝病毒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病情加速恶化,这是引起乙肝复发的原因之一。 滥用肝损害的药物 因为许多非处方药物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且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例如解热镇痛药、口服降糖药等,服用这类药物很容易引起乙肝发病。 其他原因 如受寒、过度劳累、精神抑郁、房事不节、孕产、盲目服用保健品等都可能会导致乙肝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诱发乙肝发病。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胎源性传播
母亲在生育小孩时传染给小孩,但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胎源性传播也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怀孕期间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婴儿出生后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阻止。 医源性传播
如一些医院、美容院在乙肝病毒携带者用过的器具不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导致乙肝病毒感染器具,在下一个正常人使用时很容易感染上乙肝病毒,这已经医源性传染。
医院或者美容院时,一定要选择大型正规的。 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密切的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机率比较高,如共有刮胡刀,洗脸盆,碗筷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把这些器具感染了,正常人使用很容易感染。
但是并不需要太过惊恐,正常人在病毒抗体足够多的时候一般是不会感染的。 昆虫叮咬传播
这种传染方式主要见于热带、亚热带昆虫较多的地方,昆虫叮咬过乙肝病毒携带者后再叮咬正常人,很容易使正常人感染乙肝病毒。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如输人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性接触传播
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关系时容易感染乙肝病毒。传播的比率最大。因此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健康,一定要采用避孕套。
所以建议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吃点:复方维生素B维生素C肌苷片保肝治疗,但是药物不要过多,过多的药物:中药或西药都可能反而会造成肝脏损害。因为任何药物都要通过肝脏代谢。都会或多或少加重肝脏损害。肝功能正常就不需要特别治疗,肝功正常才是目的。一般情况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也可能会凭借自身存在的免疫功能,清除病毒,最终战胜病毒,体内形成表面抗体。 附:乙肝五项对照表 乙肝两对半是现阶段国内医疗机构最多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乙肝抗原(HBAg)、乙肝抗体(抗-HB或HB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在乙肝检查化验单上,常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序号 HBsAg 抗-HBs HBAg 抗HB 抗HBc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对应临床意义: 1.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患者是慢性乙肝,传染性强。 2.俗称乙肝“小三阳”,乙肝已趋向恢复,属于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弱。长时间持续这种状态有可能转变为肝癌。 3.急性感染早期或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 4.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易转阴或者是急性感染趋向恢复。 5.早期乙肝感染或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类似乙肝大三阳传染性强。 6.急性乙肝感染阶段或者是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染性弱些。 7.不同亚型HBV再感染。 8.急性乙肝恢复期,以前感染过乙肝。 9.既往有乙肝感染,属于急性感染恢复期,但有少数人仍有传染性。 10.过去有乙肝感染或现在正处于急性感染。 11.既往感染过乙肝,现在仍有免疫力,属于不典型恢复期,也可能为急性乙肝感染期。 12.既往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感染过乙肝。 (本表及临床意义出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