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 医院肝五科张希顺 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主要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慢性肝炎引发。我国现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例。乙肝病毒感染在我国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必须给予干预和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应该是抗病毒治疗,其基本治疗目标是清除或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要控制几个指标,第一个叫病毒学指标HBV—DNA,控制了HBV—DNA以后,患者的转氨酶ALT、AST就会改善,组织学指标也会改善。还有一个是免疫学指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来讲包括了两个,一个是e抗原,一个是表面抗原。对于e抗原阳性的病人,达到e抗原的消失以及e抗体的出现,是达到免疫学控制即病情不复发的第一步,有可能再经过持续的治疗,使表面抗原的水平逐渐下降甚至消失,达到临床治愈的结果。如果临床治愈,这个患者的乙肝病情就不复发了。 临床常常面临的问题是,即使有同样治疗适应症的患者,按同样的规范方案治疗后不一定出现相同的应答情况和相同的起始应答时间,原因在于不同的患者存在感染途径、年龄、治疗药物敏感性、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病毒基因型等诸多因素的个体差异。而且即使是同一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后,由于机体自身处于不同病变时期,肝脏病变程度、对不同药物敏感性的不同,应答情况也不会完全一致。临床实践中,有的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并达到一定时间仍无满意的治疗应答,若要再按原方案继续维持治疗,则无论对医生或患者在一定程度上都难以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有经验的临床专科医生对具体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优化治疗。 医院肝五科以治疗常见各种类型肝病为专长,如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等。其中,把规范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作为研究方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