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多数人总是谈癌色变 但你不知道,更可怕的是 癌症会传染 从定义来看,癌症确实不属于传染性疾病的范畴,也不存在相关传染源、传播途径等概念。 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导致癌症的病因,却是完全可以传染的! 导致癌症的元凶们,其实也都是老面孔,在这次分析中,导致癌症数量排名前三的,是幽门螺杆菌、HPV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和EB病毒,则是分列第四第五位。 而在全球各大区域当中,东亚是传染性疾病致癌发生率最高的区域,中国又被特别点名,因为中国78万例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癌症,占到了全球的近1/3! 而导致中国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就是这两个—— 幽门螺杆菌和乙肝病毒 幽门螺杆菌可能导致胃癌,乙肝或引发肝癌,这俩既然都是传染性疾病是致病因素之一,那防范“打击”它们自然就没错了! 一人感染威胁全家 幽门螺杆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因子,它是不怕胃酸的、唯一能在人体胃内长期存活的细菌! 幽门螺杆菌阳性检出率高的国家,胃癌的发病率也高。 ” 而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约为42.06%,意味着近6亿人被感染,3个人中就有1人携带幽门螺杆菌。 感染这种细菌后,可能会有—— 口臭 反酸 腹痛 胃炎 胃溃疡等症状 甚至最后发展成为胃癌 幽门螺杆菌到底需不需要治疗? 感染后一定会发生胃癌吗? 但并不意味它治不治都没关系! 幽门螺杆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只局限于胃部,还会增加口腔溃疡、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等疾病风险。 “ 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病率降低39%;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重度癌前病变人群和老年人也有预防胃癌的作用。 ” 况且,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它还会在家人间传播。 只要家庭成员有一个人携带病菌,他用含过了的筷子夹了盘子里的菜再夹给他人,就很有可能发生传染。 高危人群最好做幽门螺杆菌检查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去筛查幽门螺杆菌是非常有意义的,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但对于经常上腹胀、痛,有胃炎病史的人群,首选的检查并不是幽门螺杆菌,而应该是胃镜。胃镜检查可以避免胃溃疡、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疾病的漏诊。 医生在做内镜检查的同时,也可以在镜下取胃黏膜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 近85%的肝癌都与乙肝病毒有关 有人说,乙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病。 很多时候,不做血检,感染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了乙肝病毒。 从某些程度说,乙肝病毒也在一步步把我国推向肝癌的重灾区。 癌往往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遂人意。 一般我们常说肝癌三部曲,也就是——病毒性肝炎(乙、丙肝)→肝硬化→肝癌。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肝癌都会照此发展,有些患者甚至没有经历肝硬化这一步,就直接到肝癌了。 “ 为什么肝癌的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好?因为肝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 现在可以说80%的患者,发现时都已经是中晚期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 它到底是如何传播的? 怎样能有效预防? 血液传播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他还有母婴、血液以及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和性接触。 乙肝不会通过共餐传播,因为病毒无法进入口腔、食道和胃肠道的细胞,人体消化道里也缺少病毒生长繁殖所需的物质。 当下,疫苗接种是控制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 另外提醒大家,除了及时接种疫苗,若周围有乙肝患者,最好注意这两点: √避免公用生活用品 像甲钳、剃须刀等较为锋利的家庭生活用品,很可能损伤皮肤粘膜而出血,若未进行高温灭菌灭活等消毒,与乙肝患者共用了,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能有效减少性生活感染。但若任一方在急性肝炎传染期、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期、活动期都不宜过性生活。 一种会在共餐时传播的幽门螺杆菌 和 不会通过共餐传播的乙肝病毒 两者都是癌症的传染性致病因 还不知道怎么应对的 再好好读遍文章吧~ 来源/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监制/张克宣主编/武钊 原标题:《癌症竟然也会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