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没有病史、身体一向健康的吴女士,竟在厦门游玩时被查出传染病—— 乙肝病毒,病毒数值还很高! 而她被感染的途径,让很多爱美女性听了害怕。 据海峡导报报道,来自云南的吴女士去厦门探亲,最近一周逐渐出现食欲欠佳、腹胀、乏力、恶心等症状。 更要命的是,还出现眼睛和小便发黄的现象。 她到医院消化内科检查后发现,肝功能严重受损!
吴女士接受了住院治疗,检查发现吴女士血液里有乙肝病毒,病毒数值还很高,吴女士的肝功能受损与HBV感染有关。 但是,吴女士坚决否认自己有乙肝病史,并且拿出了1年前体检的报告,显示都是正常的。 明明就没有病史,怎会突然患上乙肝? 在医生询问下得知,爱美的吴女士是美容店的常客,经常隔三差五去美容店,进行面部“微整形”。 吴女士2个月前在老家私人美容诊所,打了三针所谓的“美容针”。 据医生透露,此次吴女士肝功能受损以及乙肝病毒感染应该就是和 美容器械消毒不规范有关。
事实上,不只是注射整形不规范可能引发肝炎感染,爱美人士喜欢的纹身、纹眉、穿耳等都可能导致乙肝、丙肝等转染病感染, 这些都是危险行为,你知道吗? 医院肝癌研究所、肝肿瘤内科杨毕伟副主任医师指出,乙肝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血液及血制品、母婴传播以及性传播,而其本质都是血液。 通常被大众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血液制品以及共用针筒;还有一些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包括: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纹身、纹眉、穿耳等,还有因刀具的不洁而造成传播。 “作为预防,不用他人的洗漱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尽可能到正规场所。”杨毕伟医生建议。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杨毕伟医生指出,阻断母婴传播,可以采取母婴共同免疫预防。 女性乙肝患者分娩前孕期第7、8、9月分别注射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分娩后24小时内新生儿及时接种一剂乙肝免疫球蛋白。 分娩后新生儿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重组酵母),共注射三针。 这种方式的阻断率在90%以上。 乙肝妈妈还可以哺乳吗? 对于这个问题,医生们的观点不尽一致。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母乳喂养与母婴传播没有关系,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以母乳喂养。杨毕伟医生解释,迄今尚未证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乳汁传播,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疫苗,因此基本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父亲有乙肝,孩子会被传染吗? 杨毕伟医生解释,迄今研究尚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因此乙肝不会遗传。 但是家庭生活中的亲密接触,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而预防的根措施就是给孩子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 性传播会不会导致肝炎? 杨毕伟医生指出,如果与乙肝患者发生性爱关系也很有可能感染上乙肝病毒。如果平时在接吻时,口腔或口唇的黏膜发生破损,也会有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 在性爱过程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乳汁、唾液、阴道分泌物等都会通过皮肤黏膜或皮肤微小裂口而进入另一方身体,从而引起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在性爱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平时注意卫生,采用避孕套。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杨毕伟建议。 不过,杨毕伟医生也指出,普通人之间的交往是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就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 “注射乙肝疫苗增加抗体是主要的方法,这才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方法。”杨毕伟医生强调。 每晚十点 这是一份可以枕着入眠的身心读物 人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