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遗传类疾病,而后随着科学认知的改善,这一错误观点被纠正。不过,我们依然发现一种现象,如果子女是乙肝患者,其母亲大多都有乙肝。既然乙肝不是遗传病,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呢?
余女士在一次意外检查中查出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详细检查确诊为乙肝,为了明确自己致病原因,家人做了乙肝两对半筛检,其母亲以及其姐姐均被发现为乙肝病毒感染,其母亲已是早期肝硬化阶段。
医院梅祥冬主任说:其实,乙肝患者的家族聚集情况在我国不算少见,其主要原因是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导致。在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传播途径有可以分为两类: 母婴垂直传播
胎儿在母体内感染乙肝病毒,多由于孕妇的高病毒载量,以及胎盘、胎位、宫内环境等多个综合因素导致。 母婴水平传播
幼儿的免疫系统非常不完善,还在逐步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幼嫩的皮肤稍有破损,接触到母体乙肝病毒,有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乙肝病毒家族聚集的特性,让很多人产生“乙肝会遗传,乙肝是遗传病”的误解。传染和遗传具有本质的区别,传染是由于血液接触导致的,而遗传是由于基因因素导致。遗传疾病无法避免,而传染疾病可以进行阻断,那么,对于家庭中有乙肝成员的,如何避免乙肝传给下一代呢? 科学、规范的治疗
乙肝患者应医院进行源头治疗,只有从源头清除乙肝病毒,恢复肝脏功能,才能杜绝传染的可能性。 做好母婴阻断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需要控制体内的乙肝病毒量,防止出现乙肝宫内感染。在孩子出生后,应及时注射乙肝疫苗,且在未确定抗体产生期间,避免母乳喂养,并坚持定期检查。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进入官方咨询挂号平台,挂号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