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kki 科普 关于乙肝,你想要知道 ----看完本文大约需要8分钟---- 上一次的推送以后,Bukki和她的小火伴们收到了许多发问(以下皆为化名-_-): 肉女士乙肝不是通过母婴传播占多数吗,所以是父亲的话会怎样?瓜小姐乙肝真的不会通过吃饭沾染诶,我还去查了下……那主要怎样沾染的啊?英先生乙肝是否是可以通过就诊好呀?排队排队不要急,我给你们找一个专业的来逐一解释好不好呀?药女士因而Bukki约请到了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攻读PhD的徐先森,人称徐博,为大家写了一篇《人人都能看懂的乙肝知识》。准备好学习了吗?让我们正儿八经地开始吧! 在此感谢斯坦福亚裔肝脏中心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乙肝???乙肝是什么鬼玩意??? 听起来就绝对不是甚么好货,我要和所有得乙肝的人划清界限!!!!就算你颜值满分,身材满分,才华满分,我也不和你们一起工作、不和你们一起吃饭、不和你们耍朋友谈恋爱!!!!! 以上,是很多无知的人们在听到“乙肝”这个词的第一反应。 我知道 对未知的领域产生恐惧,是无可厚非的本能反应。 但我更认同 正确的知识,有塑造和修正个体认知和行动的能力。 往下读一读,你会对有更清晰和充分的了解, 你会知道那些对乙肝的恐惧都是荒诞而没有必要的。 啥是乙肝? 乙型肝炎(Hepatitis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致使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引发多器官伤害的疾病,如不加以医治,25%的慢性乙肝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目前,中国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差不多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 Wow!这么可怕的疾病!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HBV需要体液交换来传播,与HIV类似,可分为母婴、性行为、血液3种途径。 先不要慌!这不代表只要经过3种途径就必然会被感染了! *一切传播途径均有一定机率,比如:并不是说和乙肝患者进行一次不带套的性行为就一定会被感染 1.母婴途径:即得病的母亲将HBV沾染给新生儿。其中宫内感染的机率较低,主要为出身时的感染。 需要高亮的是: 出身后12小时内给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基本阻挠母婴传播。 母乳喂养并不会传播HBV,可以放心让宝宝喝母乳哈~ 2.性行为:未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传播HBV,其传播效率比HIV强倍左右。 使用计生工具啊各位,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性行为传播HBV的可能性哈~因此男性朋友们记得使用计生工具啊! 3.血液:如不安全的输血、文身、共用针筒、共用个人生活物品等,可能通过血液传播HBV。 因此,避免在消毒措施不严格的小诊所就诊、在不正规场所文身、静脉吸毒、与他人共用个人生活物品(如牙刷、剃须刀)可以减少因血液途径沾染HBV的可能。 以上途径中,母婴传播是最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换句话来说,大部分感染者是由于父母和当地医疗机构对乙肝的无知,才不幸罹患了疾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们也是“受害者”。 很多人会问:唾液和汗液中会不会有HBV?会不会由于共饮共食和接吻传播? 固然,唾液和汗液中可以检测到HBV的存在,但是病毒量实在是太低太低了,根本达不到传播所需的浓度。因此和乙肝患者共饮共食和礼节性的亲吻(亲个脸颊什么的),是不会传播HBV的,不用担心,不要由于乙肝而拉远爱的距离。 *不过我可并不是说共饮共食和礼节性亲吻不会传播其他疾病哦!!!比如甲型肝炎病毒就可以通过食品传播,而EB病毒则可以通过亲吻传播,所以……嗯…… 如果不幸,通过以上途径,大量HBV进入人体后,会主要入侵肝细胞,并在其内大量复制。 对成年人来说,免疫系统功能健全。在辨认机体遭到HBV感染后,免疫系统立刻进行反抗,清除血液中的HBV,并将被感染的肝细胞清除,造成急性乙型肝炎。 免疫系统是这么工作的哈! 也许你会问:清除被感染的肝细胞,这不是好事么?为何会造成急性乙型肝炎? 那是由于此时肝脏内犹如战场一样,大量的免疫细胞被召募至肝脏,辨认并清除被感染的肝细胞,在这个进程中,免疫系统不可避免的也会对正常肝组织进行损伤,这就是急性乙型肝炎啦!换句话来说,正是免疫系统在拼命地干活,才造成了急性乙型肝炎的产生。 免疫系统如此拼命地干活,如果一切顺利,6个月之内就可以完全清除体内的HBV。以后免疫系统发现敌人已全部剿灭,便鸣金收兵,急性乙型肝炎也就康复了。 但是在免疫功能不全的个体中(如HI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未成年人特别新生儿),极可能在6个月以后,依然没有清除体内的HBV,此时便进入了慢性感染的时期。免疫功能越差,便越有可能转变为慢性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极不健全,也就极易变成慢性感染,这就是为何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的缘由。 下面说一个悲伤的消息,以目前的医学条件,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HBV慢性感染是不能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药物来控制,定期体检注意生活习惯,使乙肝病毒携带者与常人无异般生活。 既然没法治愈,那就从预防抓起,毕竟从源头上减少HBV的传播才是最经济有效的遏制手段。嗯,中国卫生部也是这么想的。 中国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了乙肝疫苗,演化到今天,我们所使用的疫苗是人工制造的完全没有病毒活性的乙肝病毒表面蛋白,因此不用担心注射了疫苗致使乙肝感染,它是很安全的~ 另外,国家也已制定了详实的计划免疫措施: 新生儿全部接种3针乙肝疫苗,第一针在出身后12小时之内,第二针在出身后1~2个月,第三针在出身后6个月。如果新生儿的母亲是乙肝感染者,则需要在出身后12小时之内,同时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基本上,大部分的新生儿在经过如上步骤后,可以对HBV产生足够的特异性抗体,但随着时间推移,抗体的浓度会逐渐下降。一般来说,虽然抗体浓度下降,但当机体遇到HBV时,依然可以调动起大量的免疫细胞进入战役状态,清除这些HBV。但不怕1万,就怕万一,毕竟青少年的免疫系统还没有成年人完善,在部份地区,也有规定在13周岁左右,接种第四针乙肝疫苗,以加强其免疫效果。 固然,成年人也是可以接种乙肝疫苗的,尤其是乙肝病人的家属、医护人员、HIV感染者、接受免疫抑制剂医治的患者、慢性肾病接受透析医治的患者、男同性恋者等易感人群,推荐接种乙肝疫苗。对成年人来讲,也是需要接种3针乙肝疫苗,其中第二针在第一针以后1~2个月,第三针在第一针以后6个月。 *这里,需要跟各位解释一件tricky的事情,那就是乙肝疫苗并不是%有效的。 首先,不同工业生产方法会影响乙肝疫苗的效率;其次,不用个体的免疫系统,其反应也不尽相同。综上所述,有部份个体会依照标准流程接种3针疫苗后,依然没有构成足够浓度的抗体,此时应更换一种不同生产厂家的疫苗或更换一种不同生产工艺的疫苗,重新依照标准流程注射3针。 固然啦,一般来说,我们都能够构成足够量的抗体来保护我们免受HBV的侵扰。 当我们机体内有充足的抗体时,就算有大量的HBV进入我们体内,TMD摸都摸不到肝细胞一根毫毛,刚进来就被抗体结合,然后就直接被免疫细胞吞噬消灭掉了,在此给抗体们点个赞~ 所以其实你可以看到,乙肝其实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来遏制疾病的流行。换句话来说,如果你接种了乙肝疫苗并构成了免疫,和乙肝患者不使用计生工具XXOO也是不传播HBV的哦。 不过我要提示各位,性传播疾病可不止乙肝一种。 HIV、HSV、HCV、syphilis…不怕死的话你就别戴T呀嚯嚯嚯…… 珍重生命,记得戴T(严肃脸) 如果大家有甚么关于乙肝和想要对徐博提的问题,欢迎给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