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功能是否正常,只看转氨酶水平吗?肝脏是一个大的化工厂,在人体代谢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说到肝功能,多数人都认为肝功能好不好,只看转氨酶(ALT和AST)就行,但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不止这两个项目,还包括白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凝血功能以及血清胆红素等方面。有的患者转氨酶水平正常,但是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下降、白球比值倒置(正常范围是1.5-2.5,小于1.5即为倒置),说明慢性肝炎可能已经向肝硬化发展了;如果胆碱酯酶水平下降,也说明肝脏有损害了。 所以说,肝功能是否正常,绝不能只看转氨酶,还要综合其他指标进行判断。另外,医院用的检测试剂不同、生化分析仪不同,所测得的转氨酶正常值也有所不同。医院,男性的ALT正常值上限为40,女性为35。在肝功能指标中,ALT水平变化最灵敏,因为它处于肝细胞的胞浆里,AST位于肝细胞的线粒体里,一旦肝细胞遭到破坏,ALT会最先漏到血液中被检测出来。但一些肝硬化患者,检查单上ALT正常,AST却升高,也说明肝功能异常。 另外,“要命的黄”指的是:患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升高了,说明病情加重了;“顽固的T”指的是过去用来测定血浆蛋白水平的TTT实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现在已经用蛋白电泳代替了,可以据此判断慢性肝炎是属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亦或是已经发展至肝炎肝硬化的程度了。 正如上面提到的,肝功能正常,只能说明目前肝脏的代偿能力还不错,并不意味着病情不会发展。本来是10个人(肝细胞)做工,现在减少为5个人了(病毒活动破坏一部分肝细胞),虽然拼着劲、努把力也可以完成肝脏这个化工厂的工作,但这种情况不处理是绝对不行的,因为病毒还在持续复制,损害正常的肝细胞。如果拖延不治疗,将来病情一定还会继续发展,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并不会降低。 平时我们说的携带者,应该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也就是说机体和病毒处于和平共处的状态,免疫系统还未对病毒发起过攻击,肝细胞也没有出现过明显损伤。除了肝功能正常之外,患者还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能算是真正的携带者:1)乙肝五项中e抗原阳性,往往代表感染时间比较短;2)病毒载量比较高,一般是10的7次方、8次方左右;3)患者没有2级以上的肝脏炎症和2级以上的肝纤维化;4)患者能做到定期复查,每3~6个月检查一次,都没有发现ALT升高!如果一位50多岁、年龄偏大的患者,肝功能是正常的,但病毒载量不是很高,约10的3次方左右,那么他可能很早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已经与病毒进行了多年的斗争。机体每一次启动免疫系统对抗病毒,都会造成肝细胞损伤;如果肝细胞不能恢复好,肝脏的星状细胞会生成纤维条索,填充受损肝细胞的空间,慢慢地会发展为肝炎肝硬化。所以,上述患者并不属于真正的慢性携带者。 有的患者用了保肝药或降酶药,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了,认为疾病控制住了,没有必要再抗病毒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就类似于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解热镇痛药是缓解症状的,治标不治本,而抗生素是治本的,可以把细菌清除体外;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保肝药、降酶药只能把转氨酶降下来、减轻肝脏损伤,同样是治标不治本的,抗病毒治疗才是关键。所以说,要不要抗病毒,一定不能单看转氨酶,单看肝功能,必须要综合判断,否则很容易延误病情。另外,患者一定要记住,早抗病毒早受益,晚抗病毒晚受益,不抗病毒无受益! 郭雁宾医院副院长。从事传染、感染性疾病诊治50余年,熟悉各种传染病诊治,近年从事肝病研究与实践,尤其对乙、丙型慢性肝炎、肝衰竭、肝炎肝硬化和妊娠肝病及抗病毒药物合理使用与耐药防治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哪些问题可以问郭雁宾大夫 关于急性、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HBV携带,妊娠,母婴传播、重型肝炎、肝衰竭、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肝癌。有相关问题的朋友可以咨询哦(看看其他患者的问答) ●科室排名:好大夫网站肝病科排名第4 ●网上帮助患者:位 ●发表科普文章:49篇 点击这里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