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乙肝住院患者问小编:“家里人知道我得了乙肝,老婆连孩子都不让我抱,饭桌也不让我上!” 唉!不管现在的信息是多么发达,得到医疗健康咨询的途径是多么的便捷,对乙肝的歧视、误区仍然让人遗憾! 住院的乙肝患者,尽管经过多次的纸质、口头等宣教,心中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疑惑,特别是家庭、社会对他们的态度让他们更加抑郁! 在传染病房工作多年的小编费尽口舌,运用“洪荒之力”再次对乙肝歧视发动攻击! 乙肝病毒是并非胃肠道传播的病毒,它无法穿透完整的消化系统粘膜去感染人体。即使乙肝病毒通过破损的伤口侵入了人体,多数情况下也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而不会得乙肝。 乙肝患者和家人一起吃饭是否会传染,主要受三个条件的影响:使用的餐具、食物等被乙肝病毒感染了。嘴唇、口腔等处有溃疡、粘膜破损等损伤,即消化系统粘膜不完善。免疫力差,不能杀灭侵入的乙肝病毒。只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时,乙肝患者和家人吃饭才会传染。 乙肝患者唾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本来很低,很难达到可以污染餐具并引起同用餐具家人感染的数量级。 孩子消化系统粘膜极少有溃疡。 即使以上两点符合了传染条件,乙肝也不会传给孩子,因为孩子只要按时接种,2岁时对乙肝病毒会有保护性抗体。 在我国,乙肝疫苗是纳入计划内免疫的。正常情况下,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8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两岁的孩子,一般都会有保护性抗体。 为了最终解除该患者的疑惑,我请患者的老婆、孩子来院检查乙肝三系,最终该患者的老婆、孩子的乙肝表面抗体均为阳性。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对乙型肝炎感染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用乙肝疫苗预防乙肝,也要产生抗-HBs,才能算是预防成功。小编用一句话概括对患者说:“就是你家人不会感染乙肝啦!” 患者高兴地说:“我可以上街买菜?可以做饭?可以抱孩子?可以一起吃饭?”“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患者高兴,小编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