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能不能停药,怎样判断?(附乙肝防治预 医学指点:中山1院感染科钟碧慧教授 有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患者渴望通过有限疗程取得安全停药机会。但是,长时间用药和病情易反复一直是乙肝患者的最大困扰。 感染科专家提示,乙肝医治在实现满意的医治终点后,患者产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会大大下降,所以病人不能擅自停药,停不停药要看乙肝“两对半”定量指标。 乱停药当心“前功尽弃”对使用核苷类药物的乙肝病人来讲,乙肝医治是一个长时间抗战的进程,需要长时间服药来控制病情,并且需要病人定期复查来监控病情。 很多乙肝病人在医治一段时间后,都会很关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服药?是否是经抗病毒医治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就可以停止服药了呢? 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钟碧慧介绍,乙肝的医治主要有核苷类药物及长效干扰素。口服核苷类药物医治的特点是病毒(即DNA)会较快下落,少部份患者的抗原等指标数值也会有所下落。 很多病人见病情好转就以为自己已治好了,可以停止吃药了,但是一停药,DNA和抗原就很快反弹了。据统计,核苷类药物医治后擅自停药其复发率可到达90%。 所以,钟碧慧建议乙肝患者每三个月到半年一定要复查,包括抽血查两对半定量、AFP甲胎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乙肝患者真的能停药吗?钟碧慧介绍,当口服核苷类药物医治到一定程度后,病人的各项病毒学指标已达标,但这时候停药复发率可能很高,即便部份病人已实现E抗原清除和E抗体的转换,但是很难做到表面抗原清除和转换。 病人想到达真正临床治愈,光是靠服药可能还不够,想实现表面抗原清除,真正安全停药还差“临门一脚”。 根据亚太肝脏研究学会乙肝指南推荐意见:对经核苷类药物医治取得病毒阴转的患者,为获得停药后持久的疗效应对,可换用或加用长效干扰素。 核苷类药物的长时间用药医治,最怕是耐药。因此,乙肝病人在医治期间,需要及时复查,定期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 但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却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定量的检测。像从佛山新转过来看病的黄女士,在之前医院做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才几十元,但中山1院要求病人做的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却需要一百多元,她一下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贵。 有必要做定量检测吗?钟碧慧说:“定量检测是把医治的疗效数字化,医生可从数值变化中更快地评估药物的疗效,从而及时调剂医治方案。” 检查定量比定性更重要乙肝检查很多人首先会想起“大小3阳”,验单上显示的也是最经典的“+++”符号,这样的检测称作“乙肝两对半”5项定性检查,能够辨别体内是否是感染了乙肝病毒。 目前随着乙肝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对半的检验结果可以更精准,从过去的定性检测提高到定量的检查。 那末,“定性”和“定量”到底有甚么不同呢? 钟碧慧解释,定量检查的结果可以给抗病毒医治提供疗效参考,其结果是以具体数字来出现的,而不是过去定性检查单上的“高/低”、“阴/阳”、“正常/不正常”这样笼统的表达。定量检查就弥补了这方面的缺点,可以提供各项指标的精确数值。 钟碧慧表示,通过对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数值变化的监控,可以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医治效果,并可预测其终究疗效和调剂医治方案。 当病人的数值到达指标范围,则可斟酌停药;反之,则需要调剂用药方案,不可轻易停药。 总之,量化的检测结果,可以让病人看到医治前后的疗效比较,更好地鼓励病人继续坚持医治。 来源:羊城晚报:余燕红 钟碧慧 感染科|教授 出诊时间: 周一、周四上午 医疗专长:善于食道、胃肠道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医治,尤其是肝脏疾病的诊治,包括脂肪性肝病、病毒性肝病、本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等。讲座预告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国正有数以亿计的人正在遭到病毒性肝炎影响,每一年有超过万人死于肝炎病毒感染相干疾病,使得这类疾病成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为了预防及让更多的患者了解此病,我院将举行一场有关“病毒性肝炎防治”的患者教育活动。聚焦于乙型肝炎,为广大患者提供全方位疾病的健康知识与自我保健指点。 主题:乙型肝炎的防治 时间:5月30日(星期一)下午2:45~5:00 地点:1号楼五楼健康教育部 主讲:廖献花主治医生 课后提供专家答疑。欢迎院内外患者、家属及其他感兴趣的人士参加!费用全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