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长时间抗病毒如何减少耐药 目前,无论是慢性乙型肝炎还是肝硬化代偿期,或肝硬化失代偿期,都主张长时间医治。 指南规定:e抗原阳性的慢乙肝病人在产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ALT复常、DNA检测不到后,还需最少一年巩固疗程; 而e抗原阴性的慢乙肝,在ALT复常、DNA检测不到后巩固医治最少一年半。 长时间医治,不可回避的问题——耐药指南的规定当中有“最少”两个字,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两年或两年半实际也不够,延长医治可以下降复发。但具体延长到什么时候,却并没有太多的数据。 整体来说,慢乙肝的医治,无论是e抗原阳性还是阴性,延长疗程能够下降复发几率,这是大家的共鸣,但具体要多久没有详细的建议。 但长时间医治就面临耐药的问题,而耐药却是个大问题。而解决耐药的问题,大体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四个环节,减少耐药的产生适应症的选择要选择处于免疫活化期的慢乙肝病人,而非携带者。由于免疫耐受的人产生耐药的概率很高,而处于免疫活化期的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在和病毒斗争,再加上药物就可以左右开弓,这样产生耐药的风险也会下降。 药物的选择即首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可以下降长时间医治耐药的产生。 适当运用联合医治初始联合医治一直存在争议,指南也没有明确推荐。但是,对肝硬化且高病毒载量的病人,可以建议初始联合医治,主要是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的初始联合医治。 但这两个药联合是不是就比单用恩替卡韦效果好?目前没有太多的资料。另外,国产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联用的价钱还是比单用恩替卡韦便宜。所以,从经济等方面斟酌,联合医治也是一个下降耐药产生几率的方法。 耐药监测、随访使用核苷类似物以后,如果没有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就一定要随访监测。一般以半年作为评价点,如果效果好,就继续使用;如果不好,就要赶忙进行调剂。这是下降耐药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因此,控制、下降耐药是初始选择的时候就要斟酌选择方案,监测进程中及时发现耐药并挽救医治,从而减少耐药的产生、下降肝炎的活动风险。?想知道了解更多肝病科普小知识就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