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疗效好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原创反对歧视的所长健康研究所 大家好,我是所长。 在上周关于的科普中,我提到了大家熟悉的——乙肝。 乙肝作为广义的性病之一,一直为国人所排斥。许多乙肝患者更是活在歧视的阴影之下。 今天,所长就要为乙肝“洗白”,带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中国是怎样成为「乙肝大国」的? 据估算,我国现存乙肝病毒感染者约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 那么,中国又是怎样成为乙肝大国的呢?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第一次被发现,是年。美国生物学家布林伯格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身上发现了这种抗原。 20世纪70年代,医疗条件、卫生水平以及医学常识落后,我国并未普及一次性针管。共用注射针头,成为普遍现象。在农村乡镇,整个村落、整条街道、整所小学,几乎都是使用同一个注射器。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导致了大范围的交叉感染。 与此同时,单采血浆和「卖血经济」在农村流行了近30年。年,《人民日报》指出,血库中“含有乙肝病原的血浆占相当比例”。「艾滋村」也正是因为不规范的卖血行为而逐渐形成的。 带有乙肝病毒的血,就这样一袋一袋进入了更多人的身体。 除血液传播外,母婴传播是乙肝飞速扩张的重要途径。 70~90年代,恰逢我国的「婴儿潮」,至少万新生儿因此感染。 那个时代的中国,几乎没有母婴干预的概念,母婴传播造成了大量的「乙肝世家」。 为什么我们那么怕乙肝? 能通过消化道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存在危险的,其实是甲肝。乙肝只是被「一刀切」划入了同个阵营,背上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年,全国第一次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乙肝病毒在人群中的分布是8.75%。 这次调查并未对不同肝炎的防治对策做针对性的说明,而是笼统地归类为“病毒性肝炎”。 紧接着几年间,一系列针对“病毒性肝炎”的政策法规逐步出台,使大众对乙肝的恐惧进一步加深。 年《食品安全法》出台,并不能通过消化道传染的乙肝,成为“不得参加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疾病。 年《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年《传染病防治法》,“病毒性肝炎”仍未做具体区分,被纳入乙类传染病的范畴。 三人成虎,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对误读推波助澜,甲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被各类报纸长期混淆。乙肝谣言因此泛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中国作为“乙肝大国”的名声在国际上不胫而走。决策者开始实施更严格的政策对乙肝严防死守。 不过,几十年间,乙肝的恶名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社会歧视也随之形成。没有人关心真相怎样,他们认为避而远之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乙肝恐慌的源头,是一个流行病学调查的错误、遇上了大干快上的作风,再加上财务紧张时期的部门创收压力。这场尚未结束的乙肝误解,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乙肝患者孤独至死的命运。 乙肝,真有那么可怕吗? 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种病是如何形成的。 HBV,被称为“乙型肝炎病毒”,是因为它进入人体之后,只能和肝细胞结合。 不过,HBV并不会直接导致肝脏受损。 比起强盗,它更像一个白吃白住的“房客”。HBV闯进肝细胞内,第一步就是在细胞核内利用养料进行繁衍、复制。 HBV虽然吃霸王餐、睡霸王床,但它从没想过拆家搞破坏,毕竟还得继续白吃白住呢。 但是,负责人体安保的免疫系统可不是吃素的。 它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偷渡者破坏社区和谐。于是,免疫系统就向HBV发起了攻击。 免疫系统虽然战力很猛,但它视力有限。很多白细胞不能清晰地辨别敌人和人质,本着“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万”的原则,一顿扫射,许多被感染的肝细胞也不幸罹难。 于是,乏力、肝功能异常、肝痛、黄疸等症状也逐步发生了。 无症状患者也存在传染性,医院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很多人对乙肝畏之如虎,是害怕它的传染性和致死率。然而,乙肝的死亡率并不高,传染性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 而HBV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它并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 简单来说,和患有乙肝的邻居握手、同桌吃饭甚至拥抱亲吻,都不会让你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会发展成肝癌吗? 如果不积极治疗的话,会。 肝癌的发生因素有饮酒、病毒性肝炎、食用霉变食物和遗传等。 乙肝并不会直接导致肝癌,但长期不控制病毒活跃复制,可能会引发乙肝并发症,导致肝硬化、肝纤维化,最终演变为肝癌。全国80%左右的肝癌都是在乙肝引起的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 看起来很恐怖对不对? 但事实上,乙肝是可以被控制的,它几乎不影响寿命,甚至可以丧失传染性。 张文宏医生曾这样描述乙肝: 这是一个不怎么重要的病毒。 为什么说它不重要呢?因为现在乙肝成了一个很容易治疗的病,它不会让你一下子治疗好,但会把病情给你控制住,让你和正常人没任何区别,该吃吃该喝喝该结婚生孩子都没问题。 乙肝无法彻底治愈,但能实现临床治愈。 说具体点,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彻底清除人体内的乙肝病毒,但是经过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患者可以实现肝功能正常、病毒正常、B超显示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症状。 乙肝并非不治之症,通过早期有效的治疗,患者能够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定期复查,也可以发现和防治疾病进展和恶化。 如何预防乙肝? 预防乙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注射乙肝疫苗。 年,卫生部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畴,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这项法规从源头上遏制了HBV的母婴传播。 18年来,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从1.2亿降为万,摆脱了“高感染地区”的恶名,成为“中感染地区”。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我们的人生第一针——乙肝疫苗。 及时打疫苗,乙肝携带者也能拥有健康宝宝。 一般来说,全程接种乙肝疫苗之后,第7个月就可以开始检测表面抗体。只要产生了免疫应答(表面抗体),它的保护性可以持续10年以上。 对于已经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表面抗体的人来说,即使接触乙肝病毒,也不会感染乙肝。 而对高危人群和产生免疫抑制的人群来说,定期检测表面抗体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加强抗体检测的高危人群包括: 长期的静脉药瘾患者 表面抗原阳性的家庭成员 职业暴露的一些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医务人员 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 长期透析的患者 当然,除了新生儿以外,成年人注射乙肝疫苗是需要自费的。不过在疾病面前,该打的疫苗还是要打,该掏的钱一点儿都不能省。 所长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加深对乙肝的理解,放下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毕竟,我们要对付的是乙肝病毒,而不是携带病毒的人。 乙肝患者和正常人一样,他们同样有权享受精彩的人生。 END 审核医生:王方,肝病科主任医师,医院(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