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戊肝?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同甲肝、乙肝一样,常引起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展为肝衰竭,乃至死亡。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戊肝病死亡率为1%-5%,而甲肝病死亡率为0.01%。 我国属于戊肝高流行区,年-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已连续7年超过甲肝。 戊肝是怎么传播的 戊肝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可通过污染生活用水、餐具、蔬菜水果等直接或间接经消化道传播,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猪肝、贝壳类海产品等也可引起戊肝病毒食源性传播。 血液传播:输入带戊肝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戊肝后,可引起流产和宫内死胎,还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急性戊肝。 接触传播:戊肝病毒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戊肝感染后的症状 起病较急,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急性肝炎症状,较其他病毒性肝炎更容易出现黄疸。 哪些人需要积极预防戊肝? 感染戊肝,重症率、病死率显著增加人群。 (1)慢性肝病患者 ①乙肝-戊肝重叠感染发生率高 住院病人中,乙肝-戊肝重叠感染率达13.6% ②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风险高 乙戊重叠感染者,肝衰竭发生率可达32%,发生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1倍,单纯戊肝患者的5.0倍。 ③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显著增加 乙戊重叠感染者,病死风险是单纯乙肝患者的7.5倍,单纯戊肝患者的4.5倍。 (2)孕龄产妇女 孕龄产妇感染戊肝后,妊娠中晚期或分娩时易出现病情恶化,导致死胎、产后大出血等。研究显示,提示孕龄产妇可通过接种戊肝疫苗以预防戊肝感染。 (3)老年人 戊肝已成为老年人急性病毒肝炎的主要病因。老年人感染戊肝后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 (4)大学生 大学生生活集中、集体用餐、接触频繁,是消化道传染病蔓延、流行和爆发的易感人群。学生群体普遍缺乏对戊肝的免疫力。研究表明,大学生戊肝保护性抗体阳性率仅为2.8%,处于较低水平。 《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规定,患病毒性肝炎不合格;《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患有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 (5)食品从业人员 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畜牧养殖者和餐饮业人员)感染戊肝病毒风险高。感染后,可作为传染源污染食物,造成人群较大范围发病。 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患有戊肝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的食品从业人员,应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6)旅行者 旅途中因环境变化、旅途劳顿等易导致免疫力下降,难免食用不洁的饮食或水源而感染戊肝。 如何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饮食 2、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 3、接种戊肝疫苗是预防戊肝直接、经济、有效的手段 ??戊肝疫苗接种建议 接种部位: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接种程序:0月、1月、6月,共三针 公卫中心疫苗门诊开放时间 每周四、周五上午8: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