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对于多数新手妈妈来说 宝宝黄疸是 躲不过、赶不走的烦恼 还有许多妈妈 在要不要继续母乳喂养上也犯了难 医院新生儿科医生 来和您聊一聊 与母乳相关的黄疸到底 是怎么回事 以及有黄疸是否需要 推迟接种乙肝疫苗? 摄入不佳性黄疸别担心 过去,“摄入不佳性黄疸”曾长期被称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因名称中含有“母乳”、“黄疸”字样,容易被人误解为二者存在某些因果关联,这对母乳而言确实是有些“冤枉”。 尤其当母亲是乙肝病毒携带状态时,即使已经接受了正规的母婴阻断,新妈妈们对于自己的母乳仍然有“传播病毒”的担心,当看到刚吃上母乳的孩子出现黄疸时,常会怀疑是否宝宝已被传染了乙肝、肝功能有了问题? 此时如果用“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来解释,可能反而会加重她们的思想负担,甚至选择终止母乳喂养。 因此,在年美国母乳喂养医学会发布的《35周及以上母乳喂养儿黄疸管理指南》中,将这种黄疸更科学的称为“摄入不佳性黄疸”,突出了“摄入不佳”与“黄疸”的关系,也为母乳“正了名”。 “摄入不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5天,常伴有摄入不足、胎便排净时间后移、宝宝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延长。 它是由于新生宝宝摄入奶量不足、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内回吸收增加造成的,与母乳成分本身关系不大。随着宝宝摄入量、排泄量的增多和日龄的增长,摄入不佳性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 母乳性黄疸需监测 “大夫,我家孩子出院时不黄,在家过了几天开始越来越黄,都快满月了黄疸还没退。平常看他都挺好的,醒了就玩,吃母乳,拉得也好,体重涨了快2斤,这黄疸怎么办?”这位妈妈对于宝宝黄疸的描述颇具代表性,也很好地概括了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母乳性黄疸”常出现于出生后第4-7天,逐渐加重,多在出生后2-3周达到顶峰;宝宝的生长和一般状况往往都很好,除黄疸以外没有其他症状。 “消退延迟”是这种黄疸的重要特点,消退时间可延续至生后8-12周。母乳性黄疸的发生是与乳汁成分相关的,但具体与母乳中那些成分相关及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那么,超过2-3周不退的黄疸,都是母乳性黄疸吗? 可以说,大部分是,但也有例外,因此排除其他疾病因素很重要。对于黄疸延迟消退的婴儿,除母乳性黄疸外,还可能有其他病因,其中也包括一些少见的、需要及时治疗干预的疾病,如:感染、胆道闭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红细胞酶缺陷、红细胞形态异常、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 年发布的《昆士兰临床指南——新生儿黄疸》中,建议对超过14日龄黄疸未退的新生儿完善一些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其他病因,包括: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总胆红素及分类、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检查,并重复新生儿疾病筛查。 在我国,目前对于黄疸迟退的婴儿主要是在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后做有针对性的检查以甄别病因。所以,当孩子黄疸迟退、尤其是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时,及时到儿科就诊远好过“再观察看看”。 QA 母乳性黄疸需要不需要停母乳? 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不推荐停母乳。 这不仅因为中断母乳对母乳性黄疸的诊断、病因鉴别及治疗意义有限,还因为中断母乳可能带来其他问题,例如: (1)宝宝已经习惯了妈妈亲喂,突然更换橡胶奶嘴、配方奶喂养可能无法适应,对吃奶产生抗拒,可能反而造成总体摄入奶量的减少,胆红素在肠道回吸收增多,黄疸不降反升。 (2)妈妈有患乳腺炎的风险,这可能会造成奶量锐减,或乳腺炎较重不得已延长中断母乳的时间。 (3)在重新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仍有可能复升。 新近的权威临床指南对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时中断母乳也持否定态度:年《昆士兰临床指南——新生儿黄疸》中提出,因母乳性黄疸的风险并不超过母乳喂养本身带来的益处,不建议停喂母乳。 年美国ABM《35周及以上母乳喂养儿黄疸管理指南》中提出,当胆红素水平超过光疗阈值时,应给予光疗,同时可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母亲挤出的母乳、捐赠母乳奶瓶喂养;母乳不足又无法获得捐赠母乳时,可给予配方奶补充喂养;只在罕见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情况下,才可能需要中断母乳喂养。 如何帮宝宝度过母乳性黄疸? 大多数的母乳性黄疸经皮胆红素水平都在15mg/dl以下,对婴儿无害。 随着月龄增长,即使继续母乳喂养,不予任何治疗干预,母乳性黄疸也会以不同的速度降至正常范围,且多在12周内完全消退。 新妈妈们需注意保证宝宝充足的母乳摄入、正常的大便排泄、良好的体重增长,选择日光充足但不强烈的时段适当日光浴,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母乳性黄疸的减轻。 需要强调的是: (1)口服茵栀黄的退黄方法对孩子刺激较大,也并非退黄必须采用的方法,不常规推荐,如果服用请严格遵照医嘱; (2)日光浴时需注意尽可能多的暴露皮肤、保护孩子的眼睛、避免烈日暴晒;日光浴退黄会存在当日消退、次日反复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在黄疸彻底消退前大多数宝宝会经历这样的过程。 母乳性黄疸未退,乙肝疫苗能不能打? 孩子除了黄疸无其他并发症,生长好、一般状况好,就可以打。乙肝疫苗是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和HIV感染者均可接种的安全性很高的疫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提出的乙肝疫苗接种禁忌证也并无“黄疸”一项。 我国年发布的《新生儿期疫苗接种及相关问题建议》中提到,对于母乳性黄疸和单纯胆红素增高的婴儿,不能仅依据经皮胆红素增高作为禁忌症延迟接种乙肝疫苗。 我国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提到,即使母乳性黄疸未能完全消退,婴儿一般状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也不影响接种疫苗。 强调 乙肝妈妈所生宝宝更需按时接种乙肝疫苗 对于妈妈HBsAg(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标志物之一)阳性的宝宝,更加建议1月龄的乙肝疫苗按时接种。 根据我国年发布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育龄女性临床管理共识》中新生儿管理的建议,妈妈HBsAg阳性时,出生体重≥g、胎龄≥37周的新生儿应进行主被动联合免疫。 其中,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被动免疫,乙肝疫苗(HBVac)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提供主动免疫。 出生时接种的HBIG在注射后15~30分钟即可发挥作用,可维持42~63天;多数宝宝在出生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后,自己产生的抗-HBs仍为阴性或测不出,而直到打完第2针乙肝疫苗后的1周左右,宝宝自己产生的抗-HBs才逐渐转为阳性。 也就是说,即使第1、2针乙肝疫苗都准时接种的宝宝,大多数也要到生后35~40天才能逐渐产生属于自己的、针对于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出生时打的HBIG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它所提供的被动免疫力也在逐渐减弱。所以,第二针乙肝疫苗越延迟接种,孩子就越有可能处于被动免疫越来越弱、自己的抗体还没产生的易感状态下。 守护君碎碎念 了解了这些知识,当有一些医疗机构因黄疸测量值稍高一再建议孩子延期接种乙肝疫苗时,我们也可以合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按时接种乙肝疫苗”。 来源:医院 编辑:宋子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