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乙肝预防的重点,但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仍然会感染乙肝。
为什么注射了乙型肝炎疫苗还会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目前采用0、1、6月方案(O为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90%左右的接种者可产生保护性抗体,然而仍有10%左右的接种者不产生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水平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部分人仍是易感者,即对乙型肝炎疫苗无应答。
对那些顽固的无(或低)应答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
某些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在加大疫苗的剂量或增加免疫接种的次数后有可能产生高滴度的抗-HBS。
有报道,接正规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无(或低)应答的个体,反复用重组疫苗加强免疫,最终都产生有效的抗一HBS。对母亲乙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无(或低)应答婴幼儿采用注射分枝杆菌多糖与乙型肝炎疫苗(10μgx3)联合应用,免疫后1年的抗体阳转率可达90%左右;对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低(或无)应答婴幼儿采用加强1支10μg乙型肝炎疫苗,可使近一半婴幼儿产生抗-HBs。
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后,机体可产生抗一HBs,其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基础免疫完成后抗-HBs反应水平,产生抗体水平越高,消失时间越短。
有人观察了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7年后的随访结果,接种后1、5、7年,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8.6%、87.9%和80%,随着时间的推移,抗-HBs滴度逐渐下降,甚至转为阴性,所以有人提出5~7年应加强1针次。近年来研究证明,抗-HBs即使转为阴性,人体存免疫记忆反应,在抗-HBs测不出时,一旦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人体内可立即产生抗-HBs,起保护作用。所以提出至少免疫接种后10—12年内不需要加强免疫接种,甚至有人提出终身不需要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的重点对象应是高危险儿,特别是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在年满12个月时,可加强接种1次。
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发生慢性化率很低,仅≤5%,所以,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切断传播途径上。 “肝友汇”APP正在举行公益推广大使活动,详情请咨询客服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