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7.28世界肝炎日:北京地坛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愈来愈高,脂肪肝愈来愈成为一种常见慢性病。脂肪肝只有胖子才会得吗?查出脂肪肝,将来会得肝硬化乃至肝癌吗?脂肪肝有希望逆转吗?乙肝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医治乙肝是一场持久战。得了乙肝就要一生都吃药吗?抗原还有希望转阴吗?打了干扰素是否是就能停药了?4月1日下午2::00,医院肝病中心谢雯主任医师做客问访谈直播间,与各位友直接对话,告知您,脂肪肝、乙肝这两个最常见的肝病怎样医治。 访谈专家介绍:谢雯,医院肝病1科主任,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肝病和传染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善于以疾病个体不同特点诊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各种并发症等,在疑难病的诊治方面构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问: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吗,只有胖子才会得病吗? 谢雯教授:我这里有三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1:30岁的小温,平时自认基因好,怎样吃也不胖,但头几天机关体检,发现肝功能中ALT升高,u/L,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他得了脂肪肝,他自己特别疑惑,我不胖,怎样也得了脂肪肝呢? 案例2:35岁的王先生事业有成,工作劳碌,宴会不断。但随着事业的成功,渐生隐忧:夫人日嫌其体胖,逢人就抱怨他结婚时体重70千克,现在是千克,口中时有异味,人未进门肚先进。医院检查,B超提示他患上了重度脂肪肝,血糖、血脂、血压高。医院看到还有那末多病人和他一样,心想:必须要弄明白脂肪肝的来龙去脉,早医治,和家人幸福健康地生活。 案例3:45岁的李夫人养尊处优,对骨感美人的体形情有独钟,天不作美,恰恰自己是个喝凉水也长肉的基因。先天不足后天补,因而她遍访各种减肥班,开始了不屈不挠的艰辛减肥旅程。这次的殊效保健减肥初见成效,两周减去了5千克,她正高兴之余,却感觉体乏无力,浑身酸软。遂去医院看病,医生说她得了脂肪肝,是由于减肥过快,营养不良引发的。 许多人认为,脂肪肝只是胖人的“专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虽然肥胖是引发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但瘦人一样也可以患上脂肪肝。有些瘦人由于长时间饥饿、节食或肠道病便所致的营养不良和蛋白质供应低下,或吸收不良都能引发人体内的白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促使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用,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终究致使肝内脂肪积蓄,构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临床证实,许多瘦人的脂肪代谢都不正常。 问:脂肪肝离我们有多近? 谢雯教授:有数字统计,脂肪肝的发病率大约到达30%左右,5个人中就有差不多2个人得了脂肪肝,白领人群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已高达50%以上。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脂肪肝病人最小的5、6岁,大的八九十岁......小胖墩儿有10%得了脂肪肝。 通俗说什么是脂肪肝呢?就是食品中的甘油三酯被摄取后,和在体内合成的甘油3酯,若没法被身体使用,就会积累在肝脏里。当肝脏细胞塞满甘油三酯时,就会演变成脂肪肝。“鹅肝酱”其实就是脂肪肝,变白、膨胀的部份,我们称之为“脂肪滴”。肝脏有30%以上构成这类脂肪滴时,就会被诊断为脂肪肝。 问:为何说脂肪肝,伤肝又伤心? 谢雯教授:一般脂肪肝患者,尿酸会升高,渐渐还会出现血糖异常。(内脏中脂肪会产生“坏脂肪素”,它是一种激素,这类激素有增进肝脏制造尿酸的作用,因此会造成血液中的尿酸增加,饮食过量或饮酒过量都会致使这样的后果。) 被诊断出脂肪肝的人,在5年内引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两倍。必须重视。 脂肪肝越早出现对生命影响越大,如果你20岁得了脂肪肝,不重视任其发展,那末30岁、40岁极可能出现高尿酸血症(血糖升高、尿酸升高),50岁、60岁就会更多机会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脂肪肝不单单能够引发对肝本身的伤害,而且是一个能造成全身九个系统出问题的疾病。 事实上脂肪肝是代谢综合症中一个分支,除脂肪代谢紊乱,还可影响糖代谢、嘌呤代谢的紊乱,产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问:查出脂肪肝,将来会得肝硬化乃至肝癌吗? 谢雯教授:脂肪肝是多种病因引发的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动态平衡失调,以致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爬升,为10%-34%,已稳居慢性肝病患者之首,既往称之为不明缘由肝硬化肝癌,今年来认为相当比例实际是由脂肪肝病情进展而至。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已一跃成为居病毒性肝炎以后的第二大肝病。我们在北京市常住成人中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脂肪肝的得病率为31%,也就是说,接近每3人中就有一名患上脂肪肝。脂肪肝产生的相干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血糖、血脂等的综合参数及腰臀比,苹果型身材比梨型身材更容易得脂肪肝。肥胖的人半数可有轻度脂肪肝,重度肥胖的病人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61%-80%,肝内脂肪的堆积与体重成正比。 根据病因,脂肪性肝炎又可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两大类,两种类型均与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约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会在年内出现肝硬化,有医疗机构报导,比例最高可达37.5%,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可发展为恶性肿瘤-----肝癌。因此,脂肪性肝炎有可能是肝癌产生的预兆。现代医学已证实,多种因素与肝癌产生密切相干,如肥胖、2型糖尿病、铁沉积等,而这些因素同时也是脂肪肝的病发因素。 研究证实,肥胖的人罹患肝癌的概率大约是正常体重者的倍。目前,脂肪肝致使肝癌的具体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病变的进展,肝脏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释放相干细胞因子,使正常的肝细胞反复脂肪变性、坏死,肝脏干细胞代之以反应性增生,逐渐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继之,在慢性炎症相干的生长因子、II型糖尿病和脂质过氧化引发的突变等因素作用下,肝细胞产生恶性转化和克隆增殖,终究构成肝癌。 问:脂肪肝有希望逆转吗? 谢雯教授:脂肪肝的临床进展可划分为4个阶段,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肝相干肝硬化—脂肪肝相关性肝癌,在单纯性脂肪肝阶段,主要表现为脂肪滴在肝脏细胞中沉积,还没有致使肝脏细胞内产生炎症损伤等,在此阶段,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管住嘴、迈开腿,可以逆转单纯性脂肪肝。但随着疾病的进展,进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临床上开始出现肝功能异常,ALT、AS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异常时,仅依托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很难逆转脂肪肝,而需借助于药物医治,包括调理血脂、血糖、抗炎保肝等药物医治。 如果疾病进展到脂肪肝相干的肝硬化、肝癌阶段,就必须依照相干疾病进行医治,在此阶段,疾病逆转的可能性更小,所以脂肪性肝病特别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医治! 问:得了乙肝就要一生吃药吗? 谢雯教授:《指南》肯定的医治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时间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到达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细胞癌及其它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改良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医治进程中,对部份合适的患者应尽量寻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医治后延续的病毒学应对,HBsAg消失,并伴随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良。 慢性乙肝肝炎的抗病毒医治目标现在非常明确: 理想的终点:HBAg阳性与HBAg阴性患者,停药后取得持久的HBsAg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满意的终点:HBAg阳性患者,停药后取得延续的病毒学应对,ALT复常,并伴随HBAg血清学转换;HBAg阴性患者,停药后取得延续的病毒学应对和ALT复常。 基本的终点:如没法取得停药后延续应对,抗病毒医治期间长时间保持病毒学应对(HBVDNA检测不到) 如果选择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医治,要寻求理想终点,长时间用药势在必行,特别现在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停用核苷(酸)类似物后复发概率很大的情况下,停药一定要在专科医师指点下进行,并须定期复查。 对青年患者,肝脏代偿功能良好的慢性乙型肝炎,为争取以有限疗程医治乙型肝炎,可斟酌聚乙二醇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药物医治,采取此医治方案,在获益人群中,疗程有限,不需毕生用药。 固然,随着时期的进步,如果研制出更好的药物,乙肝医治的现状也可能出现根本性转变。 问:E抗原还有希望转阴吗? 谢雯教授:HBV感染的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唯一5%~10%发展为慢性感染{C}28{C}。我国HBV感染者多为围产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 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 免疫耐受期:血清HBsAg和HBAg阳性,HBVDNA水平高(通常IU/mL),ALT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或轻度炎症坏死,无或唯一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血清HBVDNA水平IU/mL,ALT延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份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低(非)复制期:血清HBAg阴性、抗-HB阳性,HBVDNA水平低或检测不到(IU/mL),ALT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唯一轻度炎症。在发展为明显肝病之前出现HBAg血清学转换的此期患者,产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明显减少。 再活动期:大约5%~15%非活动期患者可出现一次或数次肝炎发作,表现为HBAg阴性,抗-HB阳性,HBVDNA中到高水平复制(0IU/mL),ALT延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Ag阴性慢性乙肝。也可再次出现HBAg阳转。 并不是所有HBV感染者都经过以上4期。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 自发性HB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2%~15%。年龄40岁、ALT升高、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HBAg血清学转换后,每一年约有0.5%~1.0%产生HBsAg清除。有研究显示,HBsAg消失10年后,约14%的患者肝脏中仍可检测出cccDNA。HBsAg消失时患者年龄50岁,或已发展为肝硬化,或合并HCV或HDV感染者,虽然发展为肝细胞癌的几率低,但仍可能发生。 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年龄大、男性、产生HBAg血清学转换时年龄40岁、ALT延续升高、病毒(HBVDNAIU/mL)、HBAg延续阳性、C基因型、合并HCV、HDV或HIV感染和环境(酒精和肥胖)。代偿期性硬化进展为肝功能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5%,失代偿性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14%~35%。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0.5%~1.0%。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年发生率为3%~6%。产生肝细胞癌、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类似。另外,罹患肝硬化、糖尿病、直系亲属有肝细胞癌病史、血清HBsAg高水平,和黄曲霉毒素均与肝细胞癌产生相干。较低的HBsAg水平常反应宿主对HBV复制和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控制。对HBAg阴性、HBVDNA低水平(IU/mL)、B或C基因型的HBV感染者,高水平HBsAg(HBsAg≥IU/mL)与肝细胞癌的产生风险呈正相干。 问:打了干扰素就不能停药了吗? 谢雯教授:患者选择干扰素医治,主要针对的是希望有限疗程,肝脏代偿功能良好,没有干扰素使用的禁忌症,干扰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而到达抗病毒的作用,所以%的病人,是可以通过干扰素一年的医治到达病情的控制的。 研究显示,对HBAg阳性的慢性乙肝,运用PgIFN-α-2b也可获得类似的HBVDNA抑制、HBAg血清学转换、HBsAg清除率,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 对HB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60%为亚洲人)用PgIFN-α-2a医治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HBVDNAIU/mL的患者为43%,停药后随访48周时为42%;HBsAg消失率在停药随访24周时为3%,停药随访至3年时增加至8.7%,停药5年增加至12%。有研究显示延长PgIFN-α疗程至2年可提高医治应对率,但斟酌延长医治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斟酌,现阶段其实不推荐延长医治。 问:甚么人打干扰素疗效更好? 谢雯教授:具有以下因素的HB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接受PgIFN-α医治HB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1)HBVDNA2íIU/mL;2)高ALT水平;3)基因型为A或B型;4)基线低HBsAg水平;5)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HB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还没有有效的医治前预测病毒学应对的因素。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相对年轻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时间完成医治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医治的患者,可优先斟酌PgIFN-α医治。 问:干扰素医治进程中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提示可能获得更好疗效? 谢雯教授:HB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医治24周HBsAg和HBVDNA的定量水平是医治应对的预测因素。接受PgIFN-α医治,如果24周HBsAgIU/mL,继续单药医治至48周可取得较高的HBAg血清学转换率。若经过24周医治HBsAg定量仍20,IU/mL,建议停止PgIFN-α医治,改用NAs医治。 HB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医治进程中HBsAg的下落、HBVDNA水平是停药后延续病毒学应对的预测因素。如果经过12周医治后HBsAg未下落且HBVDNA较基线下落2Log10IU/mL,应斟酌停止PgIFN-α医治。 客户端发问: 查出脂肪肝,该怎样治呢? 谢雯教授:要看是哪种类型的脂肪肝,如果是单纯性的可以通过调剂生活方式医治,到了脂肪性肝炎的阶段,就要护肝对症医治,这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如果转氨酶比较高,比如说在2倍正常值以上,就要用一些护肝对症的医治药物,还要斟酌与脂肪肝相干的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医治。比如说,血糖升高,或糖耐量异常,是不是需要使用降糖的药物,使用哪些种类的药物,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判定使用。 酒精性脂肪肝怎样医治?常常饮酒的人如何护肝? 谢雯教授:最重要的缘由是由于长时间大量饮酒所致使的,所以病因医治就是戒酒,但是既往长时间大量饮酒所致使的肝脏损伤,在短时间内不会由于戒酒而完全改良。因此在肝功能异常的时候,需要护肝对症支持医治。具体遵医嘱。医院,在肝衰竭的缘由里面,第一位是不明缘由,第二位就是酒精性的肝衰竭,所以长时间大量饮酒的人,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