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 一、乙肝疫苗怎么打? 1、0—1—6方案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h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2、乙肝疫苗加强方案 血清中的乙肝抗体滴度越高,保持力就越强,持续时间也越长。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正常值为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体内。 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此时,一旦健康人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者与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亲密接触时,便有感染乙肝的可能。这个时候,医院注射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保护力。 二、乙肝疫苗打一次可以管多久?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 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 三、注意事项 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第二针后有50%~70%可产生抗体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寻求文章推广、广告合作请与我们不知道北京市哪里治疗白癜风好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