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 最近,后台有几位母婴阻断失败的乙肝妈妈问:“我的孩子是怎样感染的乙肝病毒?”“是宫内感染,还是产时感染,或是产后感染?”“为何孩子出身时没有检查出来,乃至出身一个月时检查还有抗体,怎样后来又被诊断为母婴阻断失败?” 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三个途径: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 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进程中遭到母亲体内乙肝病毒的感染; 产时感染是指母亲在分娩的时候,新生儿吞咽了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在分娩进程中因子宫收缩促使少许母血渗漏入胎儿血循环引发婴儿感染; 产后感染实际上属于乙肝病毒的“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哺乳和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没有使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婴阻断的情况下,产时感染占绝大多数,约为80%~85%,产后感染约10%~15%,宫内感染约5%~10%。因此,产时感染是乙肝母婴传播中最主要的途径。 但在目前已使用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母婴传播阻断措施后,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这是由于新生儿出身后立即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会有效地清除母亲在分娩进程中污染到新生儿体内的病毒,保护新生儿免遭乙肝病毒感染。 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保护作用可以延续最少42~63天,4个月后基本清除[1,2]。而此时,新生儿已接种了两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大约有80%~95%的婴儿已通过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3],完全能力抵抗产后与母亲密切接触致使的乙肝病毒感染。因此,目前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病例基本上都属于宫内感染而至。 宝宝阻断失败,反复打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挽救吗?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后,已在胎儿的肝细胞内扎下了“根”,构成了cccDNA。这种情况下,出身后注射再多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不可能清除病毒了,只能延长新生儿体内乙肝病毒“潜隐性状态”的时间,到1岁以后依然被检测出携带乙肝病毒。而且,反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变异,乃至因频繁注射抗体,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致使其他副作用。 参考文献: [1]SchirmannN,BiolStand..54:-55.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中华妇产科杂志..48(2):-. [3]AtkinsonW,WolfS,HamborskyJ.疫苗可预防疾病:流行病学和预防(第12版)..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2. 寻求文章推行、广告合作请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