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微关注乙肝歧视怎会逼死女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0-3-5

导语:大一学生吴昕怡偶然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后烧炭自杀。悲剧中的乙肝歧视显而易见。社会已经对乙肝歧视口诛笔伐多年,许多歧视性政策也被明令禁止。为何还会出现这样的不幸呢?

一、吴昕怡自杀背后:社会对乙肝的一知半解带来偏见、歧视甚至绝望1乙肝歧视由明转暗,依然大肆存在

这些年,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性入学、入职体检都被各种文件废除了。可是,明文是禁止了,地下却活跃着。举例说,一些单位不要求员工在入职的时候检测乙肝,医院工作人员合作,偷偷检,如果有问题,再用别的理由来拒绝员工入职。另外一些单位、学校堂而皇之地要求员工、学生查乙肝,完全摆出一副“店大欺客”的架势。昕怡当然也不是唯一一个因为乙肝歧视而自杀的人,这几年陆续有这样的新闻报道。

总之,明面上的乙肝歧视少了,许多转入地下。

2对乙肝的认识扭曲非常严重

事实上,对乙肝的恐惧,许多时候是无谓的,乙肝并不可怕。歧视源于偏见。吴昕怡在查出携带乙肝病毒后,非常悲观,这无疑是一种自我歧视;同时,新京报报道还援引了三方说法指出,她也被同学所孤立(学校否认)。

昕怡不是个案,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近些年来,一些对大学生、普通人,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调查都指出,他们的乙肝相关知识有限。以大学生为例,年针对武汉5所高校名大学生的中国首部《高校学生乙肝认知调查报告》出炉,“超过58%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乙肝,52%的人觉得乙肝‘可怕’,超过20%的人觉得一起吃饭会传染乙肝,四成人拒绝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谈恋爱。”

3对乙肝一知半解,甚至比完全无知还恐怖

这些年来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也是有进步的。大部分人都能够非常肯定地指出,血液是乙肝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同时,许多人也知道乙肝病毒携带者可能发展为慢性乙肝患者,甚至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人们也有“不知道”的。许多人不知道一些渠道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对于日常接触惧怕不已;更不用说不知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健康成年人中,9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内会痊愈并完全清除病毒(据WHO权威资料)。

一知半解的结果是,人们夸大了危害大的那一面,谈乙肝色变,甚至将其当作绝症;另一方面,对于日常接触恐慌得很,完全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这样的结果比无知还坏,吴昕怡绝望了,她在遗书中写道:“我觉得人生好长,看不到终点……”昕怡的遗书充满绝望,导致她自杀有很多因素,但是导火索无疑是乙肝歧视(包括被歧视与自我歧视)

二、对乙肝知识的一知半解偏见是这么产生的1乙肝传染知识存在很多误区

年发表在《护士进修杂志》上的《乙肝疾病认知与乙肝歧视现状调查及分析》一文写道,“调查对象对乙肝病毒(HBV)传播途径的认知程度较全面和正确。大多数调查对象能够认识到共用水杯或餐具、共用剃须刀或牙刷、接吻、无保护性行为等方式,可能导致乙肝病毒(HBV)的传播。”然而,世界卫生组织的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好
天津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mbj.com/bjys/938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乙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