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病毒感染风险与预防知识概览

发布时间:2025/7/6

南京的袁大爷近日在家中品尝了一顿爆炒猪肝盛宴,然而一周后,他竟然出现了“金黄尿”的症状,同时精神也日渐萎靡。紧急就医后,检查结果显示其肝功能指标异常飙升,远超正常范围数十倍,最终被确诊为戊型肝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追求鲜嫩口感的猪肝吃法,竟然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健康问题。“吃”出来的戊肝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与甲肝、乙肝又有何渊源?

戊肝,全称戊型肝炎,是一种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发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在病毒性肝炎的庞大家族中,它与其他成员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等并驾齐驱,同时被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范畴。尽管戊肝在公众眼中可能相对陌生,但它却是一种潜伏的致命疾病,其发病率甚至超越了甲肝,且病死率高达甲肝的十倍,因而更显得危险而不可忽视。

戊肝病毒是如何侵害人体的呢?粪-口传播途径:这是戊肝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戊肝病毒能够通过污染的饮用水、肉类、海鲜、蔬菜以及水果等,经由消化道进行直接或间接传播。食用未经过充分煮熟的猪肉、猪肝或是贝壳类海产品,都可能导致戊肝病毒的食源性传播。同时,如果用同一菜板同时处理海鲜和熟食,菜板纹理中隐藏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污染到熟食,从而引发病毒传播。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戊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个体可能感染戊肝。母婴传播: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孕妇可能将戊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日常生活接触:与戊肝患者有密切接触,例如共同使用餐具、水杯等,也可能导致戊肝病毒的传播。感染戊肝后,症状表现因人而异。

大多数青壮年感染者并无明显不适,或仅有轻微的临床表现,如肝功能检查中转氨酶等肝酶轻度异常,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然而,也有部分戊肝感染者会发展为急性黄疸型肝炎,早期症状包括全身不适、轻度发热、恶心以及偶尔的呕吐。随着病情进展至黄疸期,患者会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等症状,此时常因这些明显症状而就医。

那么,哪些人群更应该警惕戊肝的预防呢?

孕妇和老年人感染戊肝后,其病死率显著上升。器官移植、血液肿瘤及艾滋病患者往往出现戊肝感染的慢性化,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患有基础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感染戊肝后,更易演变为重症肝炎。

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预防戊肝感染。

疫苗接种:对于基础肝病患者、老年人以及经常在外就餐等高风险人群,推荐接种戊肝疫苗以进行预防。保持个人卫生:严格控制“病从口入”的风险,注重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频繁洗手,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例如猪肝,务必炒熟后再食用;在处理食物时,务必做到生熟分离,包括使用的灶具和案板等工具;同时,避免生食来源不明的海鲜、刺身等食物;并注意避免与戊肝患者进行密切接触。改善环境卫生:优化环境和水源的卫生条件,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mbj.com/bjys/15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乙肝